微软日本公开宣布:工作时间上四休三,效率反而提高39.9%,你怎么看
就在我们中国普遍实行996的时候,日本微软却准备实行一条新的工作制度——上4休3。什么是996?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上6天。什么是上4休3?周一到周四为工作日,周五周六,周日为休息日。
2019年4月22日,日本微软公司正式宣布,从2019年8月开始,微软公司2000多名正式员工上班与作息时间再次做大幅度调整。
为了创造一种能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比较灵活的工作方式,日本微软公司对待正式员工从此实行“上四天休三天”的新工作制度。
也就是说,一周7天,上班时间为4天,休息时间为三天。而据报道宣称,不仅是员工工作日减少,还有连带福利。每个正式员工都会有休假补助,最高可申请1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400。
也就是说,这种新制度不仅减轻了员工劳动时长,员工自己还可以申请更多福利,对于员工来说可谓是天上掉下来的大福利包。
日本微软公司实行这个政策几个月之后,对工作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这几年要公布,改革后的制度带动了劳动生产率,同比去年8月份劳动生产率提高至39.9%。
也就是说,劳动时长的减少,反而刺激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应该如何看待呢?
我个人觉得这是日本微软公司充分发挥了人类自主创新能力的特性,本身微软这种东西就需要有很强的大脑来进行操作。
微软公司主要以创新为核心,进行软件开发,以研发、制造、授权等服务业为主,对于自主创新和操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仅仅要求员工大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逻辑性,是根本不够的。因为大脑需要休息,一个人只有精神饱满,大脑才能够很好地运转。
而大脑如果能够得到恰如其分的休息,那么它能够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更具有逻辑性与新颖性。
而微软公司一周只上前4天,周五、周六和周日都是休息时间,给员工以充足的生活闲暇时间。
那么员工就不会局限于在工作室中思考与工作,让员工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不仅使得工作方式得到了改革,同时提高了员工独立自主的挑战能力与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光靠延长员工工作时长与加大劳动强度是不可能提高的,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整个企业的生产率才会得到大大提升。
工作天数同比减少25.4%,而实行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提高39.9%就充分证明了,日本的这个新制度在日本实行效率是非常高的。
而根据报道得知,为了收集员工的创新想法以及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日本微软公司小微30分钟的会议增加了46%。
然而日本微软公司小会议的增加,并没有使公司内部耗电成本增加,反而减少了用电量,而且会议使用的纸张量也在大幅度减少,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日本微软公司运转的成本。
据日本微软公司内部调查数据显示,针对经制度的实施,员工满意程度达到92.1%,也就是说日本微软公司内部员工对于微软公司工作日制度的改革满意度高达90%。
企业想做大,一定不能让员工吃亏,海底捞给员工住公寓配保姆做出了全国最牛的火锅;华为把99%的股份给了员工自己成了世界第一。企业多给员工发工资发福利,员工肯定会感恩玩命的干。那些整天忽悠员工拿3000块钱的工资干30000块的工作才算人 才的老板,有谁成了真正的大富豪?那些把别人当傻子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1.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充沛的精神下才能提高效率。目前很多员工虽然在岗,工作时间长,但是效率很低。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2.人性问题,当员工为了能在休息时间不被工作打扰,就会高效率的在工作时间把工作完成。3.休息时间增加,也提高了员工的好感度,也能提高效率。
人的潜力是可以激发出来的,员工是企业的命脉,只有员工开心了,赚钱了,企业才赚钱,这也就是海底捞为什么给他们的员工私人宿舍,并且顾着保姆,上班伺候客户,回家保姆伺候员工。永远是相互的。共赢
做四休三,从员工的角度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为什么呢?上班的时间缩短,工资不变,意味着时薪增加,何乐而不为。
但仔细看了一下原文,这一调整只涉及一部分人,且只持续了八月份一个月,如果试行的久一点,涉及面更广一些,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效率?我觉得未必。
这一现象,其实也应该让管理者带来一些反思,究竟如何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总体的产出更多?一味的996是不是长期更有优势?还是因势而导,顺势而为?
从前阵子搞得沸沸扬扬的996ICU,到现在的做四休三,都在传递一个内容,加班并不是工作的目的,产出才是,我们应当以终为始,从效率的角度去思考方法,而不是为了加班而加班。
国情不一样,不能照搬。
但可以试,试点,多点试,片区试,多片区试,举国同庆,实践出真知!
科学、真理的本质就是要在人群中试,经得起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时间的长河中检验。
同意试的,举手表决!
微软日本实行做四休三以来,工作效率提升了40%!
在我国IT互联网企业疯狂的推行“996”甚至“9-10-6”的同时,微软日本却在今年八月份开始实行“954”,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微软实行“做四休三”以来,工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升。
微软做四休三的初步成果
在不影响带薪年假已经各方面综合待遇的前提下,微软日本进行了“2019年工作与生活选择挑战赛”,挑战赛的主要内容就是微软日本的2300多名员工周五可以不上班。
前几天微软日本正式宣布了这个活动的初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微软日本员工8月份的工作天数减少了25.4%,电量消耗降低了23.1%,不过整个团队的销售额却同步增长了近40%,开会时间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也再减少,不到30分钟时间内结束的会议比例增加到了46%,打印纸张消耗降低了58.7%,远程会议比例增加了21%,线上沟通效率提升了超过10%。
从结果来看,确实实现了双赢的结果,微软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员工得到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同时还提升了工作效率。
做四休三和996心态的博弈、OKR和KPI的博弈
做四休三、996本质上是有心态上的博弈的,做四休三的员工可能会想,我要是周一到周四把工作做好,那么我周五可以好好休息。反过来996的员工则往往会想,反正周末我也要加班,我还不如把工作都堆到周五周六来做,于是就出现了磨洋工的现实出现,代码换行的时候是不是要把括号单独换一行。本质上做四休三和996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一种博弈,而这种博弈本质上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传统的KPI和OKR本质上也是一种博弈,而这个博弈的结果也是双赢的,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是双赢的。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一手创建了这个体系,约翰杜尔将这个体系带进了Google,OKR在Google真正发扬光大,到现在为止,Google、Facebook、Uber、百度、LinkedIn、Twitter、Zynga、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母公司)都在使用这套体系,这套体系催生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也造就了全世界成长最快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互联网就跟艺术行业一样,很多工作都没办法绝对量化,OKR刚好是一个不太关注细节和量化数据、只关注某些特定目标的一套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弹性时间,你没必要为单纯的数据负责,你能够获得自主安排的时间也就更多,最终也能作出更多创意性的工作。
今年4月22日,微软日本宣布从2019年8月开始2300名正式员工实行“上四休三”,实际效果来说与去年8月份相比,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9.9%!
这里还有几个数字:
30分钟以内结束的会议增加了46%;
用电量和纸张打印量减少了;
92.1%的员工对“上四休三”表示满意;
部分员工表示很难真正实现“上四休三”,因为客户不休息。
根据这几条数据大家可以明显看出来:
周五放假了,所以大家要把五天的活四天干完,那自然提高效率了,少磨洋工;
说用电量和纸张打印量减少了,少上一天班能不少吗?
不是100%员工满意,竟然还有人不满意,看来是销售人员,绩效少很多
另外这不是微软日本的长期政策,只是每年的八月实行这个“工作生活如何选择”项目,至于说是否真正的提高大家的效率还有待见证。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顿饭是恩,百顿饭是仇。当干四休三作为福利不定期发放时候,大家觉得很幸福,但是一旦形成法律政策了,大家会觉得理所当然。
以前在万恶的资本家眼里,可是没有双休日的,一天8小时工作制也是工会慢慢争取过来的,但是现在大家已经忘了这个事情,周末加班和一天超过8小时就会天怒人怨。这里不是说双休日不好哈,个人也喜欢干四休三,只是从效率上来说,如果这是常态,以后效率会逐渐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