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长辈们是如何过除夕的
除夕之夜降临时,晚上6点钟,给祖先牌位上供品,点燃蜡烛和供香。在门口外点燃一挂小鞭炮,父母主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炸菜丸子、肉丸子、炸鱼、炸鸡肉、酸菜猪肉炖粉条及煮水饺等年晚饭。全家人欢言笑语,其乐融融地品味着一年的辛苦劳动和过年期盼的幸福。
晚上8点钟,家庭团圆饭结束,父母叫子女单独一个人到跟前来,分给不同数量的压岁钱。
整个除夕之夜,全家明灯过夜,父母低声地互相说着他们之间心里话,不断等着更换着祖先牌位处的蜡烛、供香至到夜12点发纸燃放鞭炮,吃除夕夜水饺后,全家人才能慢慢各自入睡。
没有电视又没有春晚的除夕夜,照样是中国年的除夕夜。这是记忆中穷日子家庭的除夕夜。
那时虽然没有电视、春晚看,年味却并不比现在差。吃完年夜饭,出去看花灯、敲锣打鼓扭秧歌、放花炮、样板戏、杂耍、免费电影等。虽然是“叽叽喳喳”穷乐呵,却是一年中最放松最快乐的一天。那时实行的是“票证供应制”,物质极度匮乏。平时不常见的“投机倒把分子”,此时此刻也“蠢蠢欲动”,捯饬些“零吃零喝”、“杂七杂八”的“稀罕物”上街来卖。尽管被工商“追”得像兔子,满街乱跑,但也不失大年夜一道靓丽的风景。
几十年前,人们本来就穷,还绕有兴趣地说:富愁愁,穷欢乐。的确,那时虽然穷,却总是乐呵呵的,素日里就一路劳动一路歌,人人溜达时也哼着小曲儿呢!到除夕之夜,特邀一位说书先生,相对老一些的人就去叫三国列国去了,孩子们也随老人去了。年轻的请来瞎弦听唱贤孝的、五女兴唐转的。就这样,几乎通晓达旦。
谢谢邀请,几十年前我还是个孩子,记得那事过春节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一年都吃不到的好吃的,更重要的是长辈们会发红包给自己。
小时候过年除夕夜吃完饭父母就跟我们围坐在炕上,拿出花生,瓜子,糖果,红包给我们,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拿着父母给的花生,瓜子,糖果都舍不得吃,找个袋子都装起来留着慢慢吃。到了12点就跟着哥哥,父亲出去放鞭炮,每次放鞭炮我都要跑的远远的塞住耳朵,又奔又跳大喊大叫……过年的第二天就是跟着父亲去拜祖宗,我们女孩子是不用跪下磕头的,只能站一边看着父亲,叔叔,哥哥们给祖宗磕头,第一次跟着父亲拜祖宗的时候我乐坏了,看到家族的叔伯把一张很长,很宽上面画了好多穿古装衣服的人画像挂在客厅中央,桌子上还供了好多水果,甜甜圈,那些画里的人应该就是父辈口中的老祖宗,我回家偷偷笑了3天,总是想不明白那些祖宗画像为什么穿着清装,为什么看起来都长的一样,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搞笑……拜祖宗的同时母亲会在家里做一桌子的菜等着,父辈叔伯们会带着我们一家一家的串门,每家都会准备好饭菜等着串门的人群,小辈的哥哥们会每到一家就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走到谁家我们小孩都有红包收,开心的我乐此不疲,都忘了寒冷。
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长辈们是如何过除夕的?
说到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的年代,那估计都是农村的多。既然大多数人都是农村,那就和我们这的农村或许类似,我就说说从村里老人聊天听到的说如何过除夕的吧。
除夕前后一般都是处于三九四九时节,农村有俗语说的是“三九四九冰上走”,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在北方,尤其是黑龙江等东北三省,松花江里都可以跑马车,你可知道有多冷了。即使鲁西南的农村,村里的水塘里冻上30厘米厚的冰层,然后大人小孩都会去上面滑冰。既然天这么冷,农村人怎么过?那就是经常烤火!
尤其是过年期间,以前的人守岁的多。没有娱乐项目,漫长的夜还是很难熬的。所以村里的人就会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然后火堆里放上地瓜,做烤地瓜吃,一起聊天,烤火现在过年的时候,还偶尔能看到。或者三五好友,聚在谁家喝点小酒,围着火炉侃大山。出过门的人就说说外面的世界,或者识字的读过书的,就说说书里的故事。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能说一段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几乎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必读名著。
以前的烟花爆竹也多,现在很多都看不到了,我就说一个来描述一下。一个40~50厘米长的圆筒,直径约10厘米,筒子地下用黄土封结实,然后筒子里装上木匠做工剩下的木材削,还有烟火之类的,最上面也用土封结实,留出一段捻子,放到空地上,空地周围上方要空旷,点燃后,从圆筒里不断的喷出玉树银花的烟火,很是好看。不过现在很难看到了,反正我有近小20年没看到了,您哪里有吗?
每年除夕都不能回家的人,都怎么过除夕
如果不能回家与亲人一起过年,一般都会有一种失落感,内心会惆怅。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或者娱乐上时,这种惆怅感会稍有缓解,但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年过后至少经过一月左右时间才会自动消解。
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还能过年了吗
当然可以过年。没有年三十并不影响春节的庆祝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实际上,在农历的计算中,没有年三十的情况并不罕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无论是否有年三十,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新年,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赏花灯等等。这些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已经传承了数千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即使没有年三十,我们仍然可以过年,享受春节的欢乐和喜庆。
为什么大年只有廿九或三十,没有三十一
过大年是按农历过的,农历的每个月最多三十天,所以年前的最后一天不是二十九就是三十,不可能有三十一!
农历是阴阳合历,通过润月来解决月亮绕地球转与地球绕太阳转的时差积累问题,是中华民族在历法上的一大贡献!
为什么大年不是二十九就是三十,却没有三十一呢?
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独有历法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中国才有。近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国国力的增强,这个现象可能会全球化。
我们知道我国现在使用两种历法,一种是农历,也叫阴历。一种是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历法,也叫阳历或者洋历。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两种历法并用的,与其他国家不同。
我们来说说农历,农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来制定的历法。月将绕地球一周大约29天半,由于半天不好算,所以就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每年除夕,也就是大年,都是第十二个月的最后一天。这天不是二十九就是三十,这种每个月天数的变化,每年都不一样,计算起来比较复杂,还有闰月什么的,要经过24节气的约束,形成的复杂历法,不要说外国人不明白,就连中国人自己能明白的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这是历法的问题,我们过年所用的历法是农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所谓的阴历和阳历的区就在于阴历是按月球(太阴)的运行规律来编定的历法,阳历是按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编定的历法。
农历以阴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农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
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所以农历中没有三十一!
因为中国的农历,每个月最多只有三十天,从来就没有三十一天的。为了适应“年”周期的准确计算与轮换,我们聪明的老祖宗还制订了若干年后,有一个“闰月”的月份。所以,我们中国农历只有大年三十或年二十九,而没有大年三十一。
一般习俗大年初二回娘家,没有儿子的父母除夕过年就要自己在家过吗
那咋办呀,没儿子也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不让生。到现在我们老了,就一闺女,三十晚上,孤灯夜下,政府管,骗人。没人管。自己过呗!
我正在城楼,观山那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除了唱,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问答有点问题,你要问的是没儿子还是没姑娘或是丁克家庭的事呀!说到初二,你想问的是没女儿的家庭初二怎过吧!其实计划生育后,很多独生家庭就没女儿,虽然很遗憾,政府也不管不顾,但生活要继续,无姑娘的家庭初二不出去走亲访友也不去旅游的话,就只能在自家过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