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拿孩子3.5万压岁钱买包,如何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孩子
其余这问题重点突出的是3.5万元的包,妥妥的炫富呀!为什么这么说?
孩子能拿到3.5万压岁钱,试问中国多少家庭年收入都达不到3.5万?多少孩子能收到3.5万元的压岁钱?反正我的孩子压岁钱就600元,别说我家人口单薄,我家不出三服的五十几人;别说我人际关系不好,现在还能找到朋友借钱。为什么这么少,亲戚朋友给的,还得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发压岁钱,不能让孩子自私,认为自己收的压岁钱就是个人的,能私入囊中,不劳而获不值提倡,有个好彩头就行了。所以孩子最后压岁钱就只剩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给的了。别喷穷,我相信我的收入是在大部分家庭收入偏上一点点的。所以收3.5万的孩子是一般家庭的孩子吗?他们根本不缺钱,他们的父母买不起3.5的包?350万的包也买得起,至于用孩子的压岁钱买,那只能算着富人的游戏,我们看看就散了吧。
所以对于有3.5万压岁钱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什么对不起的。
这个类似的问题,我们小时候都遇到过,大人给了压岁钱,一般都是妈妈说她先收着。一般我们是再见不到这些压岁钱了,不过我们的父母会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我们上学用或者用于家庭生活,这样做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也没有人长大了会追寻这些压岁钱的去向。但如果把钱用来够买奢侈品或者完全超出家庭消费能力的产品,我觉得不应该,作为80后的我,也是家长,我不会这样做。可能现在90后家长自己还没有长大,从小被父母溺爱长大,还没有找到自己当家长的角色定位,这样做是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对于家庭来说是不负责任的,不过既然是人家自己家的钱,我觉得不应该做过多评价,个人过个人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妈妈拿孩子压岁钱3.5万买包完全没有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对不起孩子。未成年的孩子,本来就不具备支配3.5万元的能力,这笔钱本来就应该纳入家庭消费,由家庭里的成年人来掌控,无论是妈妈拿去买包,还是爸爸拿去买什么,都不存在对不起孩子一说。
有些人说应该给孩子存起来,这种想法未免迂腐,3.5万元难道要存到孩子成年再让他花,有意义吗?你考虑通胀了吗?到时候连本带利取出来,没准只够孩子买个电脑、手机什么的。
再说,现在大多所谓“压岁钱”根本就不是真的给孩子的,那是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你收多少,将来很可能都得还出去。我认为这一点,家长有必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就算要培养孩子“财商”,也是拿出压岁钱中的一部分让孩子自由支配。把大数额的钱一股脑全给未成年人,这本来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再者,如果这位妈妈买了包之后心情大好,能够多给孩子些笑脸,多给家庭带来和谐气氛,那反而非常值得。相反,如果把钱给孩子存起来,自己舍不得吃穿,成天憋屈着,然后一脸焦虑唠叨孩子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父母养育之恩,那才是最糟糕的做法,才是最对不起孩子的怨妇妈妈。
首先谢谢邀请,妈妈哪里是拿孩子的钱买包,分明是拿自己的,人情都是对来对去的,你不给人家,人家又怎么会给你?只要有这个消费能力,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哪里要在乎这么多。我是八零后,从小到大的压岁钱都是爸妈拿去用了,他们会告诉你说给你们上学当学费用,买衣服用等等~。现在到我儿子这辈,他们的压岁钱前也是上交,当家庭开支。不过他家孩子能有3.5万的压岁钱很不简单呀,我家两孩子加起来2500块!如果妈妈觉得对不起孩子,那就跟孩子商量一下,妈妈超级喜欢那个包包,要用你的压岁钱买,你看看行不行?
春节的传统有哪些?今天初一早上有哪些传统仪式
问题:春节传统有哪些?初一早上有哪些传统仪式?
今天已经是农历猪年的大年初一了!今天在农村有哪些传统需要遵守呢?我国地域广阔,过年的一些习俗会因地域而有差异,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里在大年初一的几个老传统,大家看看和你们哪里一样吗?
吃饺子。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家里的妈妈会早早的起床烧开水煮饺子,而爸爸们则需要在饺子下锅之时就放鞭炮,饺子馅里面还会放上硬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则寓意今年财运滚滚。
不扫尘。一般都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对家里的角角落落进行了全面的清扫,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便不能再进行清扫,大年初一扫尘则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运气、财气扫走了!会导致家里破财。即便是要扫也不会把垃圾倒出去,而是堆积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到了初五早上才可以拿出去倒了!
大年初一这一天妇女们在灶房干货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能打碎家里的菜盘子、碗等东西,碎了也是不吉利的象征,碎了预示着今年要破产了,这个时候需要及时逢凶化吉,赶紧念叨着碎(岁)平安!
还有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我们是不去亲戚家拜年的,拜年是从初二才开始的哦!不知道大家在大年初一时还有哪些仪式及传统呢?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的关注!
新年传统仪式
一、吃的方面
北方爱吃饺子,南方爱吃汤圆。寓示来年生活合合美美、事业圆满顺利。
但馅儿里包硬币不宜提倡,一是有细菌,二是谨防误吞。
二、拜年
向父母及长辈拜年,发红包。
三、祭祖
1、吃饭前,在桌子上先摆上几副碗筷、酒水、大鱼大肉,默默地缅怀逝去的长辈。
2、先辈坟墓前放各种祭品、跪拜、燃放鞭炮。
四、放鞭炮
放鞭炮驱恶辟邪,本意实则是用爆炸声吓跑猛兽、火药石灰味道驱赶蛇虫病菌。但如今易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城市全限或局限燃放烟花。
五、初九登高
谢谢邀请,祝你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农村有这样风俗,二十三过小年,二十三这天,各家各户都会烙发面饼,让灶奶带着回娘家,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回来保平安,来年大丰收。就在今天五更回来,保全家人平安,所以今天弟一碗饺子先敬灶爷灶奶,然后一家人一起吃,吃完饭后,先拜祖宗,后拜长辈,最后老人给孩子们压岁钱,发好吃的。
谢谢你的邀请,恭喜发财钞票拿来,看你能准着多少发红包的钱了,也就是过年发压岁钱的传统、吃年夜饭、给祖宗敬香求保佑、贴门对放鞭包、拜年互致节日的祝福等。初一仪式:一家之主早起洗漱完毕放开门炮、烧香拜祖祈福 求祖 保佑 来年风调雨顺,互相拜年共祝节日快乐,一般初一要给爷爷奶奶拜年。
为什么有些人会提议取消压岁钱?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我个人认为可以少给点,取消也好,因为孩子没付出什么就得到红包,对孩子来说也不是特别好,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可以让孩子尝试给长辈发红包,培养孩子有感恩的心。
为什么有些人会提议取消压岁钱?人多口众,百人百心,有赞同有反对,就象天气变化无常,有天晴,有下雨,象公路一样,有上坡,有下坡。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自己不传不信,该给就给,你不给也是你自己的事,与傍人无关紧要,何况是过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个人认为,这些传统习俗,不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失传了/这又不是什么坏事你说是吗?!谢谢邀请!
压岁钱本是老人在过节时表达对孩子的一种爱意,我个人理解。谁成想,发展到了今天的利用,攀比,失去了压岁钱原有的意义。家庭条件好的,都有人认为是一种压力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最好能够还原压岁钱的本来面貌,没有必要动辄成百上千,甚至上万。这还叫压岁钱吗?任何一种好的风俗,是不论穷富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这就值得传承。只是某一部分做到的,说不上什么风俗,无论好坏,只能说是风气。
延承了这么多年,也不能简单地说取消就取消,关键是做一个正确的导向,引导着人们往好的方向去发展,也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
可能这些人是把压岁钱等同了医生向病人家属索要的红包,或是服务生向客人索要的小费,甚至是腐败分子贪污的贿赂。其实呢,它数量并不多,只是过年时家族中长辈给晚辈的爱与祝福,(当然,也可以是有了收入的年青人给年迈的长辈),多少是个心意。这是中国的古老文化习俗,体现了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为何要取消呢?
民俗有谁能去制止的呢?连宗教政府都要服持,一个小小的压岁钱问题又有谁会去理采呢?历史的产物,民俗的传送,应该让它发扬下去。之于压岁钱的多少,那是有自已掌握的,老人手中福余多给点,倒也无所谓,手中紧张的老人自然也不会多给,再者所谓的压岁钱看来是给孙辈的,其实是给儿子看的,做儿子的心中应该有数,一家人吗,老为小小敬老也就是了。做为中年人要把握好遵老爱友,始终保持家和万事兴这一宗旨也就行了。
除夕夜,一家人大团圆,你希望孩子如何陪伴你才最快乐最幸福
我希望孩子在我身边陪着我,但是因为现在孩子小肯定在我身边,长大了就不知道了!不过尽量能在一起就在一起吧😄毕竟我们中国人真的很注重过年阖家团圆,因此真的希望一家人一直在一起😊!
除夕夜我们全家欢聚一堂,爸爸妈妈忙得不亦乐乎,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贴春联、挂灯笼、穿新衣。我跟上跟下地一起帮忙。把大红“福”字,贴在了门上,单调的门户一下子漂亮了许多,它似乎也在欢迎新年的到来呢!
除夕夜,爷爷奶奶做了很多丰富的菜肴。我已早早地守在桌前,准备吃丰盛的年夜饭。没过一会儿,厨房里便飘来了各种美味佳肴迷人的香味。妈妈把一盘盘菜都端了上来。“哇!有我最爱吃的虾仁、贡丸、鸡和鸭等很多菜,我数了一下冷菜热菜一共有二十几个耶!”我兴奋地喊道。这时,爸爸、爷爷、奶奶……也陆续来了,我们准备开饭了!这么多的山珍海味,早已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由于菜做得太多,我们实在吃不完,还剩下很多!
我看到这些剩下的菜,就向奶奶爷爷指出:学校老师给我们说过要提倡“文明餐桌行动”,“节俭”光荣,拒绝“剩宴”,争当“光盘族”。爸爸说我讲得很好,他说餐桌上文明就是素质文明和进步。也是为喜庆祥和的节日增添了光彩。经过我和爸爸一说我们大家都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后去饭店吃饭必须得‘光盘’。在家里进行的年夜饭同样崇尚节俭之风。
年夜饭吃好后,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可以收压岁钱了。我把收到的压岁钱都交给妈妈,让妈妈给我统一保管,合理使用。
这是,家家户户都出来放烟火,天空上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于是,我也按捺不住了,便嚷嚷道:“去放烟火吧!”说罢,我便拿出我各种各样心爱的烟火,走出门去。我从琳琅满目的烟火中挑出“大礼花”,点上火,只听“啪”一声,“大礼花”飞上了天,天空中顿时像天女散花一样,千万朵彩花落了下来,我们顿时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一样,我一边拍手一边叫:“哇!太美了!”礼花还没从天空中消去,我又拿出“冲天炮”,我点好火后急忙跑到一边,只听“咻”一声,“冲天炮”飞上了天,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接下来,爸爸拿来了鞭炮,点好了火。“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鞭炮的每一声都寄托着我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之夜,是一个团聚与欢笑的日子。除夕之夜,是对旧年的回顾,对新年的畅想,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旧年的总结。
过年应该是快乐的事,但最近有很多年轻妈妈说过年了不知道该跟老公一起到公婆家过年还是回娘家过年;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公婆希望有儿媳有孙子孙女过年热闹一点,自己的爸妈也希望过年热闹,自己肯定是想回娘家的,可以老公和公婆不太愿意,为了在哪里过年的问题,闹得不太愉快,很苦恼。 我认为顺其自然,由儿女们自己决定 ,他们喜欢去那里过年我绝不干涉,只要平时多给双方父母多点关爱就满足了!
为人父母的要多为自己的孩子想,现今社会孩子在外工作很不容易,即要顾家、照顾孩子,还要顾及双方父母,说着都累,何况做起来了 。所以做为父母一定要开明大方,体谅理解孩子,无论他们在哪过年都要高高兴兴的支持!可能对传统的父母要难,所以儿女也应该体谅老人,理解老人,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处理。
所以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都要有包容和理解的处理这个问题,就会偕大欢喜了!! 最后祝大家2018,一切顺利,吉祥如意!
昨天跟妈妈通电话,妈妈说那首常回家看看歌曲唱的最好了。老人不途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图个平平安安。每次过年回家看到爸爸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就一直想说,咱们去饭馆吃吧。饭那样爸爸妈妈可能不自在了,家里从小的传统过年要炸豆腐,煮肉,蒸肉糕,在外面虽然吃了山珍海味,但还是家里的好吃😋
春节的由来是什么?古代历朝历代是如何庆祝春节的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春季的由来:春节是一年之岁首,最早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其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息息相关,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第二个问题,各个朝代怎么过节:我个人仔细了解的历史仅限于从春秋到现代,所以我就说这一部分。
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载歌载舞,辅以春酒,捧杀羔羊以庆新春;先秦时代,南北风俗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传播、普及,春节的活动在文献中记载很少;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互通有无,风俗习惯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普及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所以在东汉首次出现了岁首祭祖的记载。
魏晋时期,已经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也出现了耍龙、游神的庆贺新春的娱乐方式。
唐代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了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赠予大臣。这一形式在民间迅速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贴”被称为飞帖,当时的才子追求少女也是采用很多飞帖居多。
宋代时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裹住火药制成鞭炮。从此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
明代,接灶神、贴门神、桃符、春帖、爆竹、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清代是非常重视过年的,宫廷过年极尽之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到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礼仪上,把以前的跪拜作揖等礼节废除,改成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到了当代社会春节的节俗活动还是很多的,祭祀灶神、扫尘、年夜饭、守岁、拜年、压岁钱、贴春联、贴窗花和福字、贴年画、拜岁、燃放烟花爆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