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坠毁的印度空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频繁摔机
近些年来,印度军队的舰艇炸锅炉、空军摔飞机等等事件,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笑料。
这不,根据亚洲某媒体报道:9月25日,在印度“瓜廖尔”地区,坠毁一架隶属于印度空军的双座型米格21,两名飞行员成功跳伞逃生。这也是今年以来,印度空军米格21战机发生的第2起事故!
被称为空中“AK47”的米格21战机,一直以来都享有着皮实耐用的美声,米格21战机在其他国家很少会有因为飞机自身问题而坠毁的事件。而就这样一款结实耐用的米格21战机,一装备到印度手里就千呼万不灵了,频频出现各种故障导致损坏或坠毁。甚至印度装备的一共上千架米格24战机,已有超过半数因为各种原因而损坏、坠毁,剩下的一半数量也大部分早已处于趴窝状态。
一直都以摔飞机而出名,不但摔了米格21、“美洲虎”、幻影2000的老旧战机,就连更加新型的苏30MKI、“阵风”等这些新进的4代半战机,在印度手中也是毫不犹豫的说摔就摔。
印度空军大量坠毁各种战机
,综合原因就是其对战机的维护保养堪忧,凡是印度著名的“斯坦”航空公司维护保养过的战机,大都逃不过坠毁的命运。
印度也不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但它经常会花大量之间去购买国外先进装备,对国内自身的军工业建设根本不作为。
:自己造又造不出来,造出来的也不能用,买的也不懂用,长期下去只会削弱自身的技术与军工实力。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印度摔飞机是个老话题,这次又摔了一架用了40多年的老飞机米格-21,空军共拥有近千架,已经摔了一半还多。米格-21飞行员家属们欲哭无泪,一气之下,把米格公司诉之法庭。告到法庭也没用,老苏联早就解体,不复存在。要找恐怕只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米格-21在国际上有皮实结实耐用的美名,印度摔飞机,不等于其它装备国家也摔。中国造米格-21,全部实现国产化以后,现在空军还有不少,就没摔过,除了满足自用,还用于大量出口,2011年才关掉生产线。印度学会组装,没能自产,米格公司关掉生产线以后,只能在国际上倒处淘换零件,摔了飞机,甚至要把锅摔给我们,呵呵,这事没法说。
摔的不只米格-21
如今印度空军飞机老化相当严重,米格系列飞机,还有米格-27、米格-29、幻影-2000、“美洲虎”等,都在几十年以上。印度从没有一型实现自产,甚至维护水平堪忧,凡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动过手的,全都摔掉。自个造不了,造出来不能用,比如LCA,造了35年,空军打死不要,被勒掯着勉强要了一些。自家不行,造成老飞机迟迟不能退役。2000年有计划,要保持42个飞行中队,现在反而降至32个中队,三代机十个中队也没有。购买飞机几十年,买飞机的银子堆成了山,也没有买来空军现代化。
新飞机也摔
苏-30MKi成为主力,机龄够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凡是印度买的原装货,都没问题。而印度组装货,已有一半趴窝,时不时要掉上一架,累计也达到了8架之多。组装了苏-30如今也有二十多年,生生组装不来,今年只好原装进口了十多架,对付着使用。中国也有苏-30,用得就很好,印度盲目贪求高大尚,充做了苏-30SM的小白鼠,好怪得了谁呢?原非什么富裕国家,大笔的钱都买了洋装备,到头来只能削弱的是自家技术实力,买到今天不说造的话,LCA纯粹是攒巴而来的飞机,全部关键部件都来自国外,造了也不能飞。
感谢好友的邀请
本月25日,印度一架米格-21教练机在进行训练时发生坠毁,幸好机上两名飞行员弹射成功,全部逃生。
当然这架米格-21战机并不是本年度第一架坠毁的了,早在今年年初印巴冲突中,就有一架印度米格-21战机被巴铁的F-16战机击落,并且俘虏了印度飞行员阿比南丹中校,而此次坠毁的米格-21战机两名飞行员为一名上校和一名少校。
根据印度媒体报道,这起事故已经是本年度第12次战机坠毁事件。为何印度会有如此高频率的战机坠毁事件。
印度米格-21战机机型过于老旧,各种航电系统年久失修,发生意外也是理所当然。米格-21战机是印度上世纪从苏联引进的一款喷气式战斗机,距今已经在印度服役了56年。虽然印度对米格战机进行了一系列更新,但是很多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这也是印度战机频繁坠毁都重要原因。
印度从1961年购买了苏联的米格-21战机,而且还得到了米格-21战机的技术转让,也就意味着印度可以在本土生产装备米格-21战机。当然根据印度的工业水平,印度虽然说具备一整套米格战机维修设施,但是从这么多年来的坠机事件也能够看出其检修设施的可靠性如何。印度作为一个万国牌国家,小到单兵装备,大到飞机大炮,很多军事装备都是进口,而飞机上一些精密设备印度很难生产,一旦有任何差错,都有可能会产生机毁人亡的灾难。
当然印度也意识到了米格-21战机退役的重要性,随着印度自家LAC光辉战机的问世,印度很有可能不再花钱更新米格-21战机,更多的则是进口其他先进战机和生产自家战机。
有关印度摔机的事情,实际上呢,有些都过于夸大了,印度摔飞机的次数确实很多,但是不是什么想象的,这是说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印度一直在努力的进行改善,只不过条件虽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印度摔飞机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印度战机太老旧的,以米格21来说,他们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30年,印度的环境条件等也不适合这些战机的使用。
印度的人员素质还有问题,如果要说主力部队像苏30等,还有良好的表现,到了米格21等就成了一般部队,人员素质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员不好点,再超期服役了,自然摔的多了。
近20年以来,印度自己接受的新机非常的有限,如果是寿命期内的战机,再精心一点的话,坠机概念就不高了,可以保持很好的效果了。
印度空军摔飞机因为发生率太高,基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据美国专业的航空媒体统计,几乎印度空军的所有主力战机,都摔了一个遍。早期的米格-21战机可以说是型号旧,维护困难。但最新的苏-30MKI与C-130J运输机也能摔了,这个就不是型号旧能解释得过去的。频繁的摔机也表明印度空军的训练水平,绝对有问题,同时其国产的航空工业能力有限也是一个主因。
据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印度空军在训练中坠毁的战机已经超过了1000架,当然这其中有400多架是老旧的米格-21战机,该机也被称为“寡妇战斗机”。可以说印度空军这战机坠毁数量不知道还以为打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呢。别人家的战机都是用到不能用了退役的,印度是直接摔没了,都不用退役。
至于坠机原因,主要就是人为因素和技术故障,但有是技术事故那都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有关。该公司下辖12个制造厂,印度空军的战机维护和保养,维修全都是由HAL来完成。比较神奇的是经过分析凡是由HAL维护或大修过的战机,都逃脱不了摔机的命运。这点连印度人自已都服,还为该公司起了许多形象的绰号,比如“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印度飞行员的最大杀手,寡妇制造者。”这也表明该公司的质控存在严重问题,据说印度技术工人维护完发动机,将其装回去的时候,完工后手中还会剩下一把螺丝没装上,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就装上了~~~
HAL还有很经典的案例,其自行研发生产的北极星直升机,早年曾出口给外国用户,结果摔机不断,气得直接退货并拒绝以后的合作。HAL公司自行生产战机能力相当差,即使是其国产的LCA战机,有报道称,两架外形一样LCA战机其零部件都无法通用。(可是能不是的师傅各自手工敲出来的)。
网上有过一个很搞笑的统计能直观表明HAL是有多么的不靠谱:
印度空军接二连三的摔机不但杀了印度空军飞行员的士气,也成了世界议论的悲剧。
印度空军为什么会经常出现摔机的悲剧,原因很多,我分折主要有这样几条:
第一,印度空军是“万国牌”空军,所用的战机基本上是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进口的。各种零配件品种繁多,互相不统一,无法融合,因此维修很困难。
第二,印度自已科技力量薄弱,无法研制和维修各种先进战机,有的飞机本身就是带着故障在飞。
第三,军费不够使得飞行员的训练大打折扣,很多培训都要送到外国去搞,回来后本身技术力量又无法保证正常的飞行训练,所以,对飞行员的飞行技能提高有影响。
第四,印度一心想成为南亚的大国,所以对空军的使用多,形成对空军的压力就大,短促突击让印度空军不堪重负。
这个问题,我猜是因为三哥刚刚又摔了一架米格-29K吧。
先说一个世界级别的未解之谜:凡是被印度开过光的武器,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肯定到最后出现各种各样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幺蛾子,目前还没有哪种武器出现例外。
之所以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自己的管理混乱。
金灿荣教授曾经说过,没出国之前,一直觉得中国人非常马马虎虎,但是到了印度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马马虎虎。
印度人因为武器来源泰国庞杂,以战机为例,印度目前装备的战机包括法国的幻影系列、虎式攻击机、米格21、米格29以及苏30等各种型号,未来还有包括阵风战机以及瑞典的鹰狮或者F-16战机,可以说,这个世界上能够生产武器国家,其产品在印度都能找到影子。
当然,没有中国的,原因大家都清楚,1962年被**了,到今天都没有缓过来,怨念大着呢。
因为太过庞杂了,导致管理混乱,维护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有的问题最终积累成大问题,最终酿成大祸。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曾经发表报道揭露,印度飞行员在登机前仅仅训练35个小时,这个时间短到连紧急降落都不会。当然这是商用飞机飞行员,不过军方飞行员也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另外一方面,印度有个神奇的组织,印度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简称DRDO),凡是这个组织碰过的武器,比如战机,最后全部坠毁,基本没有例外。
更奇葩的是,印度一直没有放弃其国产武器的野心,因此一般从国外引进武器之后,都会让这个组织碰一下这些武器,要么维修,要么参与组装,然后会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更神奇的是,这家单位为印度研发了一系列大名鼎鼎的国产武器,包括LCA光辉战机、阿琼主战坦克、曙光无人机等等,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武器都有共同的命运,那就是被军方束之高阁——肯定了,不发生布朗运动就要坠毁,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而且这个裤腰带还是坏的。谁愿意用?
这些有收藏价值吗
首先收藏价值和升值不等同,这个概念一直是我的理解。
收藏价值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东西,它就有收藏价值,这个纸币我也有,我也收藏了一些,但未来升值空间并不定很大,因为它存世量太大了。但是对我来说,它们是儿时的一份记忆,是有收藏价值的。
从经济升值的角度看,也是会有一些的升值空间的,但是具体空间大不大,要看版别什么的,我印象里分币纸钞是有长号码和短号码之分,一般来讲,长号码的存世量比短号码少、印刷时间比短号码早,因此长号码会相对之值钱,您这个是短号码,一般一元左右吧一张(还要看品相),所以归根结底并不值什么钱的。
但收藏意义肯定是有的!
没有,品相还差一些。
你那个粮票也就几元钱一张,要想收藏,自己可以买几张,或几套,现在价格也不贵,几十,到几百可买到精品了,最高的也要上万,如军用粮票,专用粮票,未发行的粮票等等。
那个分币也有的版别较高,如荧光,另外一种是长号,后面带数字的。
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舰上的水兵从炮弹里倒出沙子的情节,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甲午风云》里“致远”舰的水兵从弹壳里往外倒出沙子的情节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情节完全是编造的,完全不真实。
有关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出现了炮弹装沙子的事,这个情况可谓众所周知,但是要介绍当时的实际情况,需要首先说明一下炮弹的基本知识。
关于炮弹,有两个基本的名词要了解,即构成炮弹的两个要件:弹头、发射药。
弹头
弹头,通常被我们俗称为炮弹。就是前部尖锐,内部填充炸药的弹丸。
但是光有弹头的话,火炮是无法发射的,火炮发射还需要发射药。
发射药
发射药,日本海军称为“装药”,是用来将弹头从炮管中发射出去的火药。
火炮发射的原理非常简单,即按照弹头——发射药的次序装入炮膛。而后通过摩擦发火或者撞击发、电击发等方法,把发射药点燃。发射药燃烧后形成高压气体,将弹头从炮管中怼了出去。
《甲午风云》炮弹情节错误之一——穿越的整装弹
在现代,我们常见的炮弹是弹、药一体式的,即弹头和装着发射药的弹壳连接在一起,火炮发射之后,弹头飞出去了,发射药烧光了的空弹壳会从炮膛里退出来。《甲午风云》电影里出现的那种炮弹,就是这种带有弹壳的一体式炮弹,又称为整装弹。
(电影《甲午风云》中出现的带药筒的整装弹)
北洋海军的覆灭,这是一个悲剧。
众所周知,北洋海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比较完备的近代海军,也是洋务派为了构建中国的海防花费大力筹建的强大武装力量,据当时的美国海军顾问估计,1888年清朝的北洋海军综合实力在英法德俄之下,美日之前。但是在1895年,甲午海战之时却出现了致远舰上的水兵从炮弹里倒出沙子的情节,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种事情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的。电视剧李说的是是由于军费被贪污,北洋海军不得不用沙子冒充火药填充炮弹。但实际上这种填沙的炮弹实际上也是一种炮弹。
当时各国水兵的战舰所运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弹。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是火药或炸药,击中方针后会发生爆破。而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药或不装药,更多时分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实心弹击中方针后当然不会爆破,其作战目的是凭借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当然实战效果最好的还是开花弹。那么北洋海军为什么不用开花弹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清没钱。北洋海军的军费本就不多,而且又被各级单位包括慈禧太后大肆挪用,所以不得不采用成本较低的实心弹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甲午之败,非战之过,而是败于当时的国家体制。
至于甲午海战的细节,当年的一部《甲午风云》在编剧的立意方面就有问题~抛开争议性人物李鸿章不谈,整个电影中,除了邓世昌和丁汝昌,其他人全成了孬种,特别是对刘步蟾的丑化尤其明显,例如这部电影里海战中是刘步蟾擅自改了丁汝昌的军令、刘步蟾在两军遭遇时候还死咬对方是美国舰队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作为丁汝昌负伤后甲午海战的实际指挥官,刘步蟾的表现至少是及格的;而后来威海卫被围,定远舰遭日军鱼雷艇偷袭不得不自沉,作为舰长刘步蟾选择了与舰同沉,没有投降,身为军人,刘步蟾已经尽力了,但独木从来都难支大厦。
至于弹药问题,如今已经基本上有比较清楚的考证了~即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时候,如定远舰、镇远舰这两艘7300吨级的铁甲舰,所用的炮弹很多还是订购军舰时候德国方面所赠送的,当时出厂时候的炮弹还是以杀伤对方舰员为主目标的铁砂弹,里面有黄土很正常,且甲午海战时候也没有所谓的炮弹不够用的情况,这方面纯属虚构。
电影本身就是艺术加工的产物,何况是在当时的时代,因此《甲午风云》只能是作为“故事片”来看。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若有不妥,欢迎指教。
电影《甲午风云》,带着比较浓厚的反封建,反帝国色彩,所以会有炮弹里倒出沙子的情况。注意,我前面看见有人说是实心弹,其实也不对,应该是炮弹没打响,倒出来发现里面装的不是火药而是沙子,进一步反映当时清朝的腐败——收了贿赂,竟没有抽查欧洲买来的炮弹好不好用;也说明当时列强的阴险狡诈,互相勾结,提供劣质炮弹。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作为提供炮弹的德国,提供的是优质的穿甲弹(即实心弹)和爆破弹(即开花弹)。和中国的军火贸易,在德国看来,与其它贸易一样,只不过做生意,只要你付款,我就保质保量的交付货物。但当时的大清,确实昏庸透顶,德国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弹药和运输船,可是大清早该半年前就付的货款却迟迟不到位,最后是日本准备要开战了,李鸿章才不得不通过外交,让德国先交货再付款。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本来就远,而且日本早就封锁了海上通道,根本就来不及等到炮弹运到,甲午海战就打起来了。
甲午海战,也不是如同电影里一样,大清一败涂地,事实是,海战从早上打到晚上,北洋舰队虽然劣势,但一直交战没有完败,反倒是日本看见天黑,担心自己离本土过远于己不利而先行撤退,北洋水师还乘机追了一段。
但甲午海战后显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大清在这一战里,完全没有昔日亚洲第一海军的强势,完全是露出了老迈无力的颓势,没人是傻子,至于该如何瓜分大清,那就是接下来看谁手快的事情了。。
其实炮弹里面有没有沙子我是不知道,但我们从到单纯的战斗情况和战局走向来看,北洋以一己之力对抗日本联合舰队,不管如何,我国还有南洋舰队。而且以少打多,以无备打有备,以旧船打新船,以威慑舰队物资打决战舰队物资,能打成这样,北洋已经属于表现不错了。而且战争结束,我定远镇远都在,而且还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还能撤回港口,军人表现十分出色。
关键所谓的速射炮威力实在是不值一提,战争结束之后,全球海军,包括日本海军,都将大舰巨炮作为发展方向,证明我北洋海军的路子完全没错。错在哪里?错在时代,错在天不佑紫禁城。
大东沟海战结束的一百多年后,我们的新巨舰驰骋在古老的渤海湾,再也没有挂着膏药旗的铁船敢对着我们开炮了,这就是天佑。
真实存在的。
炮弹装药分两部分,一种是炮弹壳里面的发射药,用于把炮弹弹头发射出去,二是弹头里面的装药,用于高爆炮弹,炮弹命中目标后爆炸,杀伤目标。而还有一种炮弹弹头是不装药的,目的是穿甲,打穿敌舰舰体导致漏水。装沙子是为了给炮弹弹头配重,保持飞行轨迹的稳定,而不是宣传中说的弄虚作假弄些劣质炮弹。
装沙子的穿甲弹威力弱于高爆弹倒是对的,不过高爆弹太贵,自研又不成功,只能高价进口,而穿甲弹可以自制,所以北洋舰队携带穿甲弹多于高爆弹就是应有之意了。
当然不存在,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宣传片”,你从里面找历史真实,本身就没戏。
当时拍戏直接调用的是解放军的现役军舰,所以可以看到正经的现代驱逐舰作战,而搬出来的炮弹,也想当然的是弹、药一体的铜壳炮弹,这种笑话,一直延续到了后来90年代冯小宁版本的《北洋水师》,定远舰甲板上一群人抱着铜壳炮弹用锉刀搓“口径”。
其实,定远舰的主炮口径达到300多毫米,绝对比120毫米口径的个头大多了,不过,这些在我们的导演、主创眼里,这些都不是事儿,反正观众也看不懂。
正因为如此,抠下弹头,在铜弹壳里倒出煤渣和沙子,已经是“疯狂”的情节了,因为这种炮弹不存在,而哪怕存在,弹壳里应该装的是发射药,而所有“段子”里的源头,其实是当时清军炮弹击中日军舰船后“不爆炸”,这完全是两回事,发射药有问题,炮弹根本打不出去。
而之所以不爆炸,是因为当时的穿甲弹,本来就是填沙子做配重的,并不是清朝腐败的特色, 日军有这种砂弹,德国克虏伯也有。
至于说北洋海军的“国产炮弹”,是不是存在“腐败”导致的装药问题呢?
从事后的调查来看,还真的存在,就是对炮弹内的火药代之以煤渣,偷工减料的贪污,在《甲午战争史料汇编》里还真是有记录的。
但是,在大东沟海战之中,北洋各舰出海前,其实是精选过弹药的,主要使用的就是德国原装备弹,也正是因为原装货的缺乏,所以才出现了弹药缺乏的困难,也就是说,“腐败”这个事儿,大家本来就是心照不宣,都有各自的应对方案,在战场上,并没有出现剧中那么可笑尴尬的事儿。
而《甲午风云》则是把这些没有发生的荒诞故事都堆在一起,拿出来给你展示“腐败无能”导致的战败,完全无视军舰落后、火炮落后等等一系列的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而一股脑的进行道德谴责。
所以,这就是个“政治宣传片”,你要是认真,当做认识甲午战败的根据,只好责任自负了。
泰坦尼克号发生了什么事情
1.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豪华客轮,于1912年4月14日晚在航行途中与冰山相撞沉没,造成了超过1500人的死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船难之一。
2. 泰坦尼克号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多个,包括船长的决策失误、缺乏足够的救生艇、船体设计缺陷等等。
此外,当时的气候条件也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反思,促进了船舶安全和救援技术的发展。
同时,这场悲剧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重要题材,被多次改编成电影、音乐剧等作品。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豪华的英国邮轮,在1912年4月14日晚上与一个冰山相撞并沉没。這艘邮轮上有超过2200人,仅有不到70%的人存活下来。
尽管泰坦尼克号被设计成一个不可沉的船舶,但沉没事件在当时被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不足够的救生艇、乘务员缺乏训练以及缺乏对危险的警觉性等等。这个事件广泛的报道,成为了世界航海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灾难。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著名的豪华邮轮,在1912年4月14日至15日的首航途中发生了灾难性的沉船事件。以下是事件的主要经过:
1. 撞击冰山: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上与一个冰山相撞。这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11点40分左右,造成了船体的严重损坏。冰山撞击导致船体的多个舱室进水。
2. 船体断裂:由于撞击和船体的巨大压力,泰坦尼克号开始在撞击点附近发生断裂,水开始不断涌入船舱。
3. 救生艇不足: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艇并不足以容纳所有乘客。最初,船员对于撤离和救援计划的实施存在混乱和迟延,导致许多人无法及时逃生。
4. 沉船:随着船体不断进水,泰坦尼克号最终于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左右完全沉没。沉船造成了超过1500人的死亡,成为航海史上最致命的海难之一。
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并引发了对于海上安全规定和救生设备的改进。这个事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重要故事。